臺青兄妹在榕開料理店創業
2025-05-04 08:04:37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臺青兄妹在榕開料理店創業
——煮出佳味 傳遞家味
“五一”假期,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東路一條巷子深處,三合臺式料理的門口早早排起長隊。木窗里透出暖黃燈光,鍋勺碰撞聲、炒菜香氣從門縫里飄出,引得等位的食客頻頻側頭張望。
2023年7月,由臺青陳駿凱和妹妹Lawa共同打理的三合臺式料理開業。他們把兒時飯桌上的味道從臺灣帶到福州,也將他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一點一點“煮”進食物里。
臺青陳駿凱和妹妹在榕創業。
3次來榕決定創業
“2018年第一次來福州,是朋友帶我來的。當時在三坊七巷附近住了一周,覺得這座城市生活節奏舒服、人很熱情。”說起初見福州的印象,陳駿凱語氣溫和。一次飯局上,朋友無意間感慨“福州好像沒有很多正宗的臺灣餐廳”,這句話陳駿凱默默記在心里。
第二次來福州,陳駿凱住了一個月,專門了解本地生活節奏、考察市場。第三次來福州,他決定留下來創業,“福州對臺灣同胞很友善,而且我的幾個好朋友都在這里,感覺挺安心的”。
說干就干,2023年,陳駿凱選中楊橋東路的一處店面作為創業起點,并把妹妹Lawa拉入伙,兄妹倆正式開啟“共煮一桌菜”之旅。
創業啟動后,問題接踵而至:舊屋漏水嚴重,門前道路未修好,導航甚至無法準確定位。“剛開始我按照導航都找不到我的店面,當時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陳駿凱回憶道。整修、裝修、選品、進料、設計動線……兄妹倆花了整整半年,才讓這間老舊小屋變成溫暖敞亮的小館。
“其實這家店能撐下來,全靠妹妹。她管裝修、做預算、對接供應商、做運營、跟客人互動。我只管廚房,基本是‘做完任務就下班’。”陳駿凱笑著說,妹妹才是這家店的掌舵人。
堅守舌尖上的匠心
走進“三合”,掛滿一面墻的標語讓人會心一笑:“肉燥飯就是肉燥飯,不附蛋,不配菜”“本店無味精、無預制菜,老板會過敏”“老板不吃內臟、香菜,所以店里沒有”……
這些看似固執的“店規”,其實是兄妹倆對家味的堅持。陳駿凱曾在越南從事飲料生意,跨界餐飲,最看重的就是“原汁原味”。醬油膏、米酒、香腸等關鍵食材,他堅持使用臺灣的原材料,“大陸雖然也有醬油,但我想還原我熟悉的味道”。
肉燥飯,是陳駿凱堅持叫的名字,“不加蛋不加菜,白飯鋪肉燥”是他從小吃到大的樣子;剝皮辣椒雞湯,用的是家庭傳承的做法;四杯雞,則是他在傳統三杯雞的基礎上加入花雕酒的小創意。
“我們的每一道菜都需現點現做,很多人說我們出菜慢,但這就是我希望的節奏——用時間換味道。”陳駿凱說,有人勸他“加點味精提味”“出菜快一點”,他都婉拒了,“我不是專業大廚,沒學過廚藝,我只做我敢吃、喜歡吃、能端上家里飯桌的食物。我想證明‘不用添加劑,食物一樣能打動人’。”
讓更多人愛上家的味道
靠著口碑和堅持,“三合”不僅成了在榕臺胞喜愛的“深夜食堂”,也吸引了許多本地食客“種草”打卡。
“有次去機場,值機人員看到我行李箱上的標識,就問我是不是‘三合’的老板。”陳駿凱說,后來這名值機人員還來店里吃飯,說菜吃得放心、味道很親切,“那一刻我特別感動。”
這個“五一”假期,陳駿凱一邊應對排隊高峰,一邊忙著籌備選址臺江區荷塘路的分店,“一店是我喜歡的家常熱炒,二店是我愛的零食小吃,如咸酥雞、鹵白菜、炸米血等,都是我放學后最愛吃的味道”。
談起未來,陳駿凱希望在福州開出連鎖店,每一家都堅持手作、堅持“敢吃的標準”,“我想先把味道穩定下來,做出不僅我自己能吃也愿意請朋友吃的東西”。
如今,“三合”在網絡平臺上熱度持續攀升。3日,記者在“小紅書”APP上搜索發現,關于“三合”的內容分享瀏覽量很高,“大眾點評”APP上的店鋪評價也突破千條。
用心的料理與真誠的服務,共同釀出慢節奏、接地氣、充滿人情味的家味,讓越來越多的食客在“三合”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口家的味道。(記者 唐蔚嬙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