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印記留在美麗鄉村 海峽鄉建鄉創獎城鄉永續學院公開課落幕
2024-08-16 08:45:06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阮冠達
一張門牌,銘刻青年智慧火花;一次展覽,留下獨特鄉村印記。15日,作為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一,海峽鄉建鄉創獎城鄉永續學院學員順利結業。在為期兩天的課程中,兩岸28名學生深入閩清雄江鄉間,傾聽鄉村故事,以青年創意為每個村民留下獨特印記。
兩岸青年與自己的作品合影。(主辦方供圖)
依山傍水的雄江鎮梅雄村,因興建水口電站遷村而形成,曾是一個“庫區移民村”。去年以來,為保護閩江生態環境,雄江鎮全面清退水口庫區養殖網箱,轉型發展文旅產業。一次次變遷,給村民們留下了許多回憶。
“我們開辦城鄉永續學院,就是為了讓兩岸青年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在地文化風土,探索地方‘文化經濟’新思路,為村民們帶來更多文化記憶。”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公開課上,兩岸青年組成小隊,走進村民家中,傾聽他們的生活故事,并為每個村民設計獨一無二的門牌,打造一個由老物件組成的特色展覽,傳承當地文化記憶。
“我們對接的吳叔一家,從稻田搬到江岸,從耕田到捕魚再到退休享福,感覺他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滿了田園風。”來自臺中科技大學的任芷妍在筆記上認真記下自己捕捉到的一個個亮點:超大漁網、閩江畔、稻田、江岸、鋤頭……
經過精心設計,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變成了一塊精美的門牌:青山綠水環繞之間,“梅雄5號”四個大字格外顯眼;右側精心設計了小巧玲瓏的漁網與漁船,一眼望去,便可知曉戶主身份。
在展覽上,任芷妍和組員將從吳叔家收集來的漁網和網箱進行精心布置,制成了一個“小屋頂”。掛在漁網上的相片與一條條“紙片魚”,印刻著吳叔一家溫馨的生活與江上捕魚的記憶。漫步展覽,類似的“漁網故事”還有很多:垂下的繩子,構成了私密空間;空瓶子與桌椅經過精巧搭配,成了藝術裝置;寫著一個巨大紅色“滿”字的篩子配上扁擔,傳遞濃濃喜氣……
“這些老物件,不僅僅是村民們的老物件,也是很多漁民、養殖戶的共同回憶,希望展覽能將村民們的記憶傳承下去,向游客講述獨一無二的雄江故事。”臺青蕭宇呈說。
結業儀式上,福馬品牌分享沙龍同步開展。來自大陸與馬祖的多個設計品牌負責人依次上臺,介紹自己投身鄉建鄉創事業的成績與故事。“前輩”們的成功事跡,引發了青年學子的高度關注。“夜市聚落如何變現”“現在馬祖和福州的就業環境如何”……興致勃勃的討論,折射出青年學子的無限活力,也見證著兩岸交流的蓬勃興旺。
“這次城鄉永續學院的公開課,讓村民認識到他們的故事在孩子們眼里原來這么精彩。未來,我們將持續辦好城鄉永續學院,把課堂搬到鄉村。”橙翔文旅相關負責人介紹,相信會有更多兩岸年輕學子在實踐中感受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以青山綠水為舞臺,充分揮灑汗水、展現創意。(記者 阮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