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這罐茶里,藏著兩岸百年家國情懷
2022-10-21 17:10:28來源:海峽青年
日前,第七批省級非遺名錄公布,臺胞洪植錦作為傳承人的百年洪家茶紅茶制作技藝入選,家傳紅茶“青岐巖蓮香”再度飄香兩岸,洪家塵封多年的愛國往事,漸漸為世人知曉——
重現茶幫百年民俗
上橋、焚香敬路、過“狀元門”、抵達萬壽尚書廟、獻花敬香……日前,第四屆“兩岸學子敬狀元”民俗活動在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舉行,福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洪植錦帶領兩岸學子一同向尚書廟中供奉的陳文龍像敬茶。
洪植錦和女兒一起參加“兩岸學子敬狀元”民俗活動。
陳文龍是南宋的名臣和民族英雄,與文天祥“隆名并峙”,一生為官清廉、愛國愛民、深得民心,福州人尊稱陳文龍為“尚書公”。
“這種敬拜儀式可以一直追溯到我的曾祖父洪天賞。”洪植錦告訴記者,1865年,年僅6歲的洪天賞隨大伯從金門烈嶼鄉青岐村移居福州臺江生活。因家住臺江萬壽尚書廟旁,耳濡目染,洪天賞從小就非常崇拜陳文龍等民族英雄。
1842年“五口通商”后,福州逐步成為世界茶港。福州茶市最鼎盛時期約在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葉。福建各地茶葉多集中到福州出口,有花茶、紅茶、綠茶等。當時福州港輸出的貨物總值中茶葉占80%。洪天賞借助福州港的便利,從航運業起步,逐步做起茶葉生意,創辦了洪家茶。1902年,第二代掌門人——洪天賞的兒子洪發綏接手茶莊事業,又進一步將茶葉貿易做到了海外,并設立了許多分號。
每年陳文龍的誕辰及忌日,洪天賞、洪發綏父子都會組織茶幫、船幫及商幫學子行敬拜儀式。此外,為祈求茶路一帆風順,茶產業生意興隆,洪家每年還會組織各地茶幫在春秋兩個茶葉收獲的季節,將最好的茶葉敬獻給媽祖,而這也逐步演化成福州市非遺“茶幫拜媽祖”民俗文化活動。
兩岸青年體驗茶幫特色的祭拜儀式。
近幾年,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的洪植錦在福州積極推動舉辦“兩岸茶幫拜媽祖”“兩岸學子敬狀元”等活動,重現福州百年茶業貿易盛況。同時,以茶為媒,促進兩岸學子的認識了解及兩岸茶文化的交流。
實業救國支持抗戰
在洪植錦家中,收藏有一個木制漆藝茶盒,上書“協心同力,爭回旅大”。
1904年,洪家茶的木制漆藝茶盒印有“協心同力,爭回旅大”八個字。(受訪者供圖)
這是武夷山收藏家倪琦贈送給他的私人藏品,“這個茶盒是洪家的傳家寶,它見證了我們家族忠肝義膽、愛國愛鄉的一段歷史。”洪植錦說。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由于洪家在大連、營口、青島等地都設有分號,目睹侵略者暴行,洪天賞義憤填膺,在茶盒印上“協心同力,爭回旅大”八個字,呼吁同胞協心同力爭回旅順和大連。
雖然洪天賞生逢亂世,但其永葆勇敢正直之心。他的至交、近代著名文學家陳衍為其所著的墓志銘里記載了諸多善舉。比如,開辦義學并成立“悅頤堂”進行慈善事業;發動在榕的閩南鄉親捐資建造南郡會館;在陳寶琛、陳衍的倡議下,獨資興辦南郡公學(下杭小學),家境困難的閩南子弟都可以免費入學;響應薩鎮冰號召,捐巨資參加救濟賑災等。墓志銘評曰,“趨時觀變猛而鷙,前沉后揚足扶義”。
洪發綏接手茶莊事業后,將茶葉生產由手工轉向半機械化,年銷售量增加至4萬多擔,家族產業的員工多達千人之眾。“洪怡和”“福勝春”“洪春生”是當時福州最大的三家茶行,均為洪家開辦。1933年,在芝加哥世博會上,“福勝春”的“洪字茶”還摘得銀牌獎章。
然而,洪家茶的高歌猛進卻因“九一八”事變戛然而止。抗日戰爭期間,洪發綏曾擔任福建省抗敵后援會戰時省際貿易設計委員會常務委員,并為支持抗戰購買“救國公債”30多萬元,同時發動茶廠女工、臺江群眾一起捐資抗戰。
在倪琦給洪植錦的一份他影印的1937年8月24日的《福建民報》上,有一篇題為《倭寇暴行福勝春制茶廠揀茶女工輸財助邊》的報道,講述的就是洪發綏號召茶廠女工一起購買國債支持抗戰的故事。
1941年,侵華日軍攻陷福州,日本人試圖勸說洪發綏進入“維持會”。洪發綏性格剛烈,毅然關停福州所有的茶莊茶廠,遣散茶師和伙計,帶領家人出走香港及鼓浪嶼。1945年抗戰勝利,洪發綏返回福州,卻因積勞成疾病逝。洪氏族人后四散到香港、廈門、新加坡等地,洪家茶從此沉寂。
再來一杯“青岐巖蓮香”
1993年秋,一架從新加坡來的客機緩緩降落在福州長樂機場。當出港的旅客快走完時,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婆婆出現在洪植錦眼前,雖然距離遠也從未謀面,但直覺告訴他,這就是自己要迎接的親人——祖母張素貞。
張素貞1950年離開福州到南洋發展,時隔40多年返鄉。這次回福州,她帶回了珍藏多年的有關洪家茶的老物件——茶罐、茶票、賬簿、照片,以及洪發綏給她的洪家茶秘方。
洪家茶的茶罐依舊還是當年的老樣子,居中印著一張長長的全家福。(受訪者供圖)
當年洪家特制了一款高山紅茶,命名為“青岐巖蓮香”。“青岐”,是為了紀念洪家祖籍金門青岐鄉。“巖蓮香”指茶湯質地如巖石,幽香似蓮花,也寓意著做人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這一份祖傳秘方的再現,燃起了洪植錦恢復洪家茶的熱情。經過10多年的鉆研,在福建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技師劉敦的協助下,2017年,百年洪家茶終于重現世人眼前。洪植錦說,洪家茶的制作理念遵循自然之道,選料以野放茶為主。其特有的“微做青”工藝,使茶湯更清透,韻味更足。如今,在福州、上海、杭州、蘇州等多個城市都設立了洪家茶非遺傳習所。洪植錦的女兒洪卉從臺灣東海大學畢業后,也回鄉跟隨父親學習洪家茶的傳統文化及制作技藝,并由其研發推出了一款辦公室健康茶飲子品牌“花小芳”。
如今,逢年過節,洪植錦也不忘給在金門的族親寄幾罐“青岐巖蓮香”。當年,曾祖父洪天賞每年春節都會回老家,將一對大大的燈籠掛在金門洪氏宗祠里,希望為洪家添丁添福。金門的族親告訴洪植錦,這件事必須由家族里最德高望重的人來做。當年洪家持續資助金門小學,還為下南洋的鄉親提供免費食宿和路費資助,這些事讓金門鄉親一直感念在心。
一個世紀過去,洪家茶的茶罐依舊還是當年的老樣子,居中印著一張長長的全家福,家里的男丁一字排開,目光溫和而堅定,仿佛穿越百年歷史,凝視著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流年似水,“青岐巖蓮香”滋味依舊,滋養著兩岸茶客的味蕾,溫暖著人們的心田。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