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家把人生禮儀分為三種類型
2013-07-26 11:16:17來源:中華民俗網
民俗學家把人生儀禮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脫離前狀況的儀式,如從孕育到誕生是人生異常重要的變化,嬰兒脫離母胎表明脫離了孕育狀態,誕生禮就是脫離前狀況的儀禮。同樣,死亡標志著生的結束,因此喪葬禮也是脫離前狀況的儀禮。
人生儀禮人生儀禮又稱個人生活儀禮,國際上稱“通過儀禮”。進入各個階段時,總有一些特定的禮儀作為標志,以便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評價。每個人在一生中必須經歷幾個生活階段,人的社會屬性是通過這些重要階段而不斷確立的。
二是過渡階段的儀禮。如出生到成年之間、結婚到死亡之間所經歷的各項有關儀式都屬此類。第三是進入新狀況的儀禮。如成年禮、結婚禮等都表明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人生儀禮既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反映,也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心理狀態。人生儀禮在實踐時往往與信仰民俗發生極大的關聯,儀式所包含的社會特征與信仰特征交織在一起,形成復雜、多樣的民俗結構,這種情況在我國的人生儀禮習俗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如傳統的人生觀念總是和人生的吉兇禍福觀念聯系在一起;佛教的輪回觀念長期以來一直支配著人生儀禮的方方面面等。因此,各種人生儀禮反映著人民趨吉避兇愿望的合理愿望,也往往帶有很多封建、迷信、落后的因素。
歌圩盛行于壯族地區。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上春秋二季為最盛。春季多于春節后的一段時間,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則多于中秋節后的一段時間,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還有不定期的歌圩,這是經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舉行三兩次,規模大者上萬人參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寶寶取名習俗,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