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追夢故事動人心——海峽青年(福州)峰會掠影
2019-08-09 09:16:05來源:福州新聞網(wǎng)
臺籍教師黃柏欽 一家四口在福州安居樂業(yè)
我和妻子來自臺灣,都是博士,現(xiàn)在一起在福州工作,2個孩子也在福州生活,下個月就要入讀小學一年級與二年級。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正是我們在福州安居樂業(yè)的故事。
2年前,我們從臺灣來到福州,理由很簡單:福州跟臺灣距離很近,就像從臺北到高雄去上班一樣方便。2年來,我們的最大感受就是幸福,不但我和妻子能在這里好好做科研、享受教學的樂趣,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得到解決。
根據(jù)我們的觀察,在大陸念書的臺灣學生,有“三種力量”明顯增強:第一是學習力,大陸學生很會問問題,學習動能澎湃;第二是表達力;第三是對于社會文化的體驗力。我希望臺灣的年輕人能多來大陸走走看看。
我們一家到福州生活,也讓身邊人看到了希望。福州第一位臺灣初中數(shù)學老師,就是我介紹過來的;我的博士同學也通過我的介紹來福州教書。我想,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陸的好政策激勵了他們到大陸施展拳腳。
不過,也有很多同行擔心來大陸教學不適應。我建議剛來大陸的臺灣老師繼續(xù)深耕自己的研究領域,再結(jié)合大陸熱點議題,相信就能很快找到更接地氣的研究方向。
福建省首批臺籍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范姜鋒
從“追夢人”到“擺渡人”
10年前我選擇來大陸時,父母并不支持,是夢想讓我只身來到大陸。
最初在大陸的日子并不順利,不到半年就幾乎花光帶來的錢。最窘迫的時候,口袋里連100元都沒有,但我沒有放棄,堅持追尋夢想。
2015年,我參與了福建省雙創(chuàng)課程。課程結(jié)束后,我推出了“文創(chuàng)經(jīng)紀人”項目,獲評福建省臺灣青年創(chuàng)業(yè)之星。此后,我的事業(yè)慢慢走上正軌。
2016年,我創(chuàng)辦了廈門啟達臺享創(chuàng)業(yè)服務有限公司,幫助臺灣青年來大陸落地生根。3年時間里,我們幫助7000名臺灣青年來閩交流,助力300名臺灣青年、150個項目在閩落地。
我所在的創(chuàng)業(yè)基地被評為國家級兩岸青年創(chuàng)業(yè)基地,我也成為福建省首批臺籍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最讓我激動的是,獎章被國家博物館借去展出,這對白手起家的我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榮譽。如果有機會和過去的自己對話,我想對10年前的自己說,謝謝你選擇改變。
下半年,我們計劃出版“登陸”系列書籍,在臺灣舉辦青年座談會,面對面回答青年的問題。我們還要搭建兩岸自媒體平臺,打造“兩岸企業(yè)高品質(zhì)孵化器”,幫助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發(fā)展。
媒體人邱慶齡 愿更多兩岸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從事傳媒行業(yè)16年,其中,8年在臺灣、8年在大陸。回首在大陸的生活,我認為最大的收獲是成為一名“福州女婿”。我和妻子的相愛,也讓海峽兩岸的兩個家庭有了聯(lián)結(jié),兩家人的關系也越來越近。
從同事發(fā)展成情侶,最后成為愛人,經(jīng)歷了異地戀的考驗,厚厚的車票是我和妻子情感的見證。感謝兩個家庭對我們感情的支持,使我們最終能走進婚姻的殿堂。我們在臺灣和福州都舉行了婚禮,雖然婚禮形式有所不同,卻都包含著同樣的愛與祝福。其中,我們在臺灣舉辦的是地道的臺式婚禮,大陸的親戚來到臺灣,對婚禮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妻子還打趣說,大家只顧著拍禮堂、拍風景、拍民俗,就是沒有拍新娘。
我的身邊有很多兩岸的情侶、家庭,他們各有各的幸福,希望今后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不僅可以更加勇敢地追逐自己的事業(yè),也同樣大膽地追逐自己的愛情,愿更多兩岸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