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團隊共尋永泰長慶鎮蝶變路
2019-07-02 17:02:26來源:福州新聞網
李勝雄在講解長慶蜂蜜文化觀光工坊相關內容。
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文/攝
5月的一天,深處大山之中的永泰縣長慶鎮,許多村民扛著鋤頭聚集在長慶街上的農技站前。二三十年來,只有播種季到來前才能見到的熱鬧場景,卻在此時上演了。
這里發生了一件小事。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技站外墻重新粉刷,安裝了玻璃門窗,站內新設了販售機,陳列著花生、筍干等土特產,綠植點綴其間,這已不是鄉村遍地可見的農技站。
這里正在醞釀著一件大事。臺灣見學館團隊負責人許俊雄帶領一批臺灣文創人員住進長慶鎮,與福州南方建筑設計團隊共同提供鄉村建設的陪護式服務,開啟了長慶鎮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而農技站只是兩岸團隊合作的“序曲”。
用好的態度
深耕美麗鄉村建設
“構建美麗鄉村應先活化本土元素,為此我們選擇了村民常來常往的農技站作為突破口。”許俊雄說,臺灣建筑師團隊聚集了一批空間規劃、文創設計、品牌營銷等方面的人才,有著豐富的鄉村活化經驗。大陸建筑師則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熟悉當地情況,通過他們,臺灣建筑師可以更好地了解村民,融入當地。
為了更好地深入鄉村,許俊雄特地考取了大陸駕照。現在,他每月都會從臺北飛福州兩三趟。抵達長樂機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租一輛車直接開到鄉村中、深山里,挖掘當地文化元素。
“對于外來人,你要對當地長久以來形成的事物進行改變,態度很重要,而且要照顧到大家的利益。只有帶來收益,這些改變才能在當地扎根,發展得更好。”許俊雄說。
如今,農技站的布局發生了改變,店老板老魏需要另租房子存放農具,但同時也多了一個平臺展示長慶鎮的土特產。“現在外地人來長慶都會到這來轉轉,買些土特產。”老魏說,“雖然目前效益有限,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長慶鎮里,改變的不僅是老魏,深山中的一些孤寡老人也和許俊雄一行人成了好朋友。“半年的時間不夠長,但我已經看到了變化。”許俊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