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華紡織深耕細作三十載 見證兩代臺商奮斗點滴
2019-05-17 11:57:30來源:福州新聞網
陳奕廷(左)在廠內檢驗成品質量。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文 鄒家驊/攝
“上個月,我們的成品故障率為建廠至今歷史最低,僅為0.2%。”16日上午,在陳奕廷的辦公室里,他迫不及待和記者分享公司最近的喜事。作為福州福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福州市臺協會會長,22年間,陳奕廷從一名剛邁出校園的學子,成長為企業的“掌舵人”。福華紡織,也將迎來自己的“而立之年”,它見證了兩代臺商在榕城守業奮斗的點點滴滴。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福華紡織在晉安區福馬路附近落戶,成為福興投資區首家入駐臺企。作為來榕的第一代臺商,陳奕廷的父親陳建男踏實創業。1997年,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陳奕廷跨越海峽,用自己學習的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給公司發展帶來新活力。
“我從最基層開始學,織布、印染的每道工序都要爛熟于心。”陳奕廷說。在父輩務實作風的影響下,年輕一代臺商以敢于創新、不斷突破的精神帶領企業不斷跑步前進。通過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瘦身”計劃、提高設備科技含量等舉措,福華紡織不斷成長,拿下了2010年度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新銳品牌”、福州市納稅前三十強等稱號。
如何讓傳統的紡織印染行業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持續煥發新動能,是陳奕廷始終思考的關鍵問題。
“第一代臺商來到大陸,很多基礎設施、設備、上下游物料的供應鏈都不充足,他們是用一種拓荒精神,創下基業。”陳奕廷說,雖然面臨新挑戰,但還是要秉持這種拓荒精神,實實在在做事,不斷發展升級。
為提高企業競爭力,陳奕廷揪住產品質量管控這個核心環節,從降低成品故障率入手,和近300位員工一起,展開了一場“質量革命”。
考慮到紡織印染行業人工依賴性較強,他從完善各類制度開始,不斷調整生產方式,進行設備升級,讓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的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生產環節的緊密銜接,帶來了交貨準時、數量“實打實”、質量過硬等一系列“連鎖反應”,無形中又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不僅有產品質量這個“王牌”,福州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和推動榕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一系列給力舉措,更給了福華紡織一個廣闊的發展舞臺和堅實后盾。
福華紡織作為一家高檔紡織品出口企業,得益于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舉措,依托良好的企業信用,拿下了“一般認證企業”,在通關上享有多項“福利”。
減稅降費的利好和到點到位的宣傳指導,讓陳奕廷覺得頗為暖心。他告訴記者,公司連續3年都是晉安區的納稅大戶,政策一出,市里和區里稅務部門的宣傳員就主動上門送來“春風”。
扎根福州近30年,陳奕廷在這里成家立業,和企業一同成長。原先的企業駐地“枝繁葉茂”,地鐵2號線上洋站、建設中的宜家商場均與廠“為鄰”,陳奕廷說,這是一塊“寶地”。
全國“最美家庭”、福州市臺協會會長、福州市第36屆勞動模范……面對一個個榮譽,陳奕廷坦言,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今年暑期,福州市臺協會將提供208個暑期實習崗位,我們公司也會提供不同崗位,希望有更多臺灣大學生來感受和了解福州,愛上福州。”陳奕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