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助力連馬融合發展
2019-03-22 14:39:36來源:福州新聞網
嘉賓和連馬鄉親在簽名墻前合影留念。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鄭瑞洋 陳丹/文 楊勇/攝
“在兩岸融合發展中,連江要發揮橋頭堡和先行者的作用,連馬融合發展的步子可以快一點、膽子大一點。”昨日上午,在2019“連江論壇”暨海峽兩岸(連江)融合發展交流會上,兩岸專家學者、馬祖鄉親及臺胞,為連馬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專家獻策:兩岸融合,連江可先行
在“大咖,聽你說”環節及連馬圓桌學術研討會上,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談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感想”“推進連馬融合發展的有關構想”等議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邱毅(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兩岸融合發展,連江要先行
在兩岸融合發展中,連江要發揮先行者的作用。其中,連馬在農文旅融合方面大有文章可做,環馬祖澳旅游區就是個例子。連江漁業、旅游資源豐富,可以發展遠洋漁業、海釣休閑漁業,發揮鄉村旅游優勢,以文化為紐帶,吸引馬祖年輕一代,帶來技術和資金,在連江發展民宿或者投資置業。
楊開煌(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讓馬祖在“大福州”發聲
馬祖的發展從地緣的角度離不開福州的發展,而最直接的關聯就是連江的發展。馬祖人士可以制度化、經常性地參與到連江乃至“大福州”的規劃和發展中,如列席連江人大、政協會議,形成一個機制,為兩岸的融合發展作示范,這是福州市可以推動的。
劉國深(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連馬可研究成立智庫
連馬融合發展可以主動作為,連江可以先行先試。相較于粵港澳大灣區,兩地可研究成立“馬祖澳小灣區”共同智庫,在海洋水產、海上休閑產業以及文化教育、媒體融合、共同海域和社會的合作治理、生產生活規范和標準等方面進行探索。
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連馬兩地可共建高校
臺灣海洋大學在馬祖設了分校,連江本身就是一個水產業特別發達的地方,連馬雙方以此為基礎,可以共建一個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為漁業水產品合作打下人才基礎。
吳鳳嬌(閩南師范大學副教授):暢通對臺小額貿易
連江對臺小額貿易規模位于全省前列,下一步可以在交易貨物種類及經營主體方面進一步放開,另外在小額貿易的通關和檢驗以及小額貿易的貨幣結算兌換方面可以有一些實質性的突破措施,讓兩地經貿合作更加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