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跨越海峽 攜手逐夢鄉村舞臺
2021-11-01 11:16:35來源:福州日報
尋一方田地,耕一寸夢土,這個夢不僅是村莊振興之夢,更是兩岸攜手共建之夢。
29日,在第九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一“兩岸設計下鄉·助力地方創生”研討會上,閩臺鄉建鄉創專家學者、創業團隊相聚三坊七巷,講述鄉村建設與發展中的實踐與經驗,分享逐夢圓夢的心得與體會。
看,振興鄉村故事處處上演
近年來,越來越多臺青跨越海峽,在大陸的鄉野闖出一片新天地。研討會上,他們分享故事,引發共鳴。
“我是‘海青節的女兒’,也是新閩清青年。”活動現場,與臺北會場連線環節中,閩臺鄉建鄉創臺青代表曾芝穎分享了她在閩清的逐夢故事。
2018年,借海青節牽線,曾芝穎獲得了她在福州的第一個落地項目——閩清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她帶領8名臺青在彼時破敗沉寂的老街區里安營扎寨,遍訪閩清當地宗祠、古建筑以及村居民舍,通過紀錄片拍攝、街區場景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活化街區。
“我們希望能與當地居民一起成長,一起改變。”曾芝穎說。如今不僅生活在梅城印記的居民生活得到改善,這里也成了外地游客紛至“打卡”的閩清城市客廳。
現場,大陸青年也帶來了他們的“駐村”故事。
“我們扎根永泰嵩口以來,推動傳統建筑修繕保護,活化本土手工產生研學課堂、伴手禮,并建立創客聯盟、星創天地等機構,讓本地青年返鄉創業,讓外來創客得以扎根。”“鄉建先鋒夫婦”謝方玲和石浩男共同打造并經營的“松口氣”客棧和“黎照居”中式庭院已成為網紅民宿及鄉建鄉創典型,實現了從“千年破鎮”到“最美家鄉”的轉變。
聽,鄉村建設奇思妙想迸發
不僅有動人的在地實踐故事,研討會上,兩岸鄉建思路與經驗的交匯碰撞更是“重頭戲”。
臺灣建筑設計師謝馥仰曾經在寧德、泉州、漳州等地參與多個鄉建鄉創項目。“鄉建不單是硬件施工改造,更離不開村民動員和行動。”謝馥仰表示,這種動員更要“向外”,要讓在外打拼的鄉賢們看到家鄉改變的前景,以喚起更多認同與參與感,讓更多返鄉人加入建設家鄉行列。
圍繞為鄉村聚人氣,臺灣“工業文旅教父”黃信彰注重發揮文創效用。在他看來,文創產生價值要有品牌故事、美學一致性、體驗參與、產業服務能以及科技連動5個關鍵元素,“體驗參與要讓游客通過五感體驗互動形成體驗記憶,這樣才更有品牌認知。”
盼,兩岸鄉建交流更深更廣
“讓我們相聚福建,一起為這里的鄉村建設出力”“希望大家攜手,讓福建成為臺灣鄉建鄉創青年就業登陸第一家園”……研討會上,嘉賓們的呼吁折射出兩岸對攜手鄉創鄉建的共同期待。
對于來閩打拼的鄉創鄉建青年而言,他們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也是兩岸融合發展的見證人。
“大陸有更大的舞臺和更多機會,還有不少惠臺舉措和周到的服務,希望臺灣的有志青年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現場,謝馥仰“現身說法”,分享他來到福建后,福建省青年建筑師協會在其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全力支持,“有了他們,我們能夠更專注于自己的專業,更有信心在閩發展。”
“在省住建廳和省臺港澳辦支持下,我們還在三坊七巷成立了‘海峽建筑師家園’省級線下對接窗口,并在多地設分點,服務來閩逐夢的臺灣鄉建人才。”省青建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省臺灣建筑師和文創團隊有95支,共有30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陪護式服務已達228個村,覆蓋省內56個縣區,覆蓋全省68%的縣區。(記者 林瑞琪 藍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