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兩岸臺青從跨海合作到攜手東西扶貧
2021-08-26 16:39:52來源:東南網
臺青曾鈞毅查看果園 莊重 攝
東南網8月25日訊(本網記者 文潔 通訊員 封紀圓)“火龍果的枝條又多又長,是這樣留著,還是割掉一部分?”“枝條亂長,掛果就會超負荷。有舍有得,才能永續生長。”……七月,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三塬鎮農業采摘園里,火龍果掛滿枝條,正是采摘的好時機。
臺灣青年曾鈞毅通過社交軟件,“隔空”指導當地的技術員進行采摘、護理,以便持續地產出。這是曾鈞毅工作的新常態。2019年,在共青團廈門市翔安區委的“牽線”下,曾鈞毅將在廈門翔安深耕多年的火龍果種植技術帶到了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也帶動了他的“甜蜜事業”向大陸更多地方拓展。
閩臺合作 造就鄉村振興鮮活樣本
2015年,看中大陸的龐大商機,臺胞曾鈞毅跨海來到廈門翔安大宅發展,通過流轉數十畝土地,在當地建起臺灣水果種植基地,紅心火龍果因鮮甜且營養價值高,廣受好評,帶來了更可觀的經濟效益。
獨行快,眾行遠,曾鈞毅和翔安當地優秀青年相識相知,一起在鄉村振興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于是,在大宅社區“兩委”和曾鈞毅的牽頭下,“富美大宅火龍果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在地農戶紛紛入社,實施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質標準、統一包裝銷售等,確保火龍果種得活、管得好、有效益。
期間,翔安團區委積極動員外出青年返鄉共同發展火龍果產業,創意迸發的青年們利用電商平臺搭建火龍果鮮果、火龍果茶、火龍果面等線上銷售渠道,助推火龍果產業壯大。2018年7月,由翔安團區委舉辦的首屆火龍果創新創意季上,農夫創意市集、主題民宿揭牌開業、十二道村味、農耕體驗、青創論壇等以大宅火龍果二三產融合的主題活動精彩紛呈,讓人印象深刻。
也有越來越多臺灣青年沿著曾鈞毅的足跡,來到翔安投身“新田園”建設,共同助力鄉村振興。榮杰園臺灣水果觀光園董事長宋志平就是其中之一,看中臺灣與廈門相似的氣候條件,他來到廈門做起了果園,20多個品種的臺灣水果成了他果園里的主打產品,一年四季都果香不斷。他甚至嘗試著以水果入菜,用兩岸食材碰撞出新的火花。
閩臺合作,融合發展,如今的大宅不僅是翔安區“五星級社區”,還是廈門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更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大宅的火龍果苗來到永靖試種(翔安團區委供圖)
言傳身教 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
2020年,永靖縣第一批在地種植的火龍果迎來采摘期,大受好評,采摘價也相當“美麗”。這是曾鈞毅在帶動大宅農民提高收入后,進一步發揮技術專長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出的碩果。
此間機緣源于2019年6月。當時,共青團廈門市翔安區委組織該區青企協、各鎮街青年創業促進會等骨干青年社會組織會長、青年代表組成考察團赴永靖交流。在考察完三塬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后,翔安區新店青年創業促進會會長陳錦芳認為,這里日光溫室大棚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如果能把火龍果引進來,將豐富永靖農產品結構,帶動當地居民增收。
隨后,在翔安團區委的大力推動下,陳錦芳多次動員曾鈞毅,掛職大宅社區的稅務干部蘇嵐也多次上門溝通。于是,在2019年7月,曾鈞毅隨陳錦芳帶著1000株火龍果苗來到永靖,無償贈送三塬現代農業園區試種,同時將臺灣先進的火龍果培育技術一并傳授。這之后,他又去了兩次永靖進行技術指導。
曾鈞毅說,一開始,大家對火龍果很陌生,“很多人連看都沒看過,以為火龍果是長在樹上的。”
雖是熱帶水果,但曾鈞毅對火龍果在永靖的種植充滿信心。有日光溫室大棚可控制溫度,適合火龍果的生長。此前當地種植的草莓、小番茄只能在冬天收獲,而火龍果掛果期可以持續7個月,而且15天一掛果,3至5年內進入盛果期,一棵火龍果樹可以掛果20年,種得好就是“搖錢樹”。
當然,克服的困難也不少。當地冬天零下十幾攝氏度,最怕霜凍,大棚里要及時保溫,夏天中午高溫又飚到40℃,蓋大棚就像是蒸桑拿,“尋找最適宜的溫度”是曾鈞毅傳授的重點。此外,當地農民不習慣在冬天干活,要把這生活習慣扭轉過來,曾鈞毅著實費了不少功夫。
但是在品嘗過成果后,曾鈞毅也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覺得一切都值得。永靖早晚溫差大,盡管成熟的果實沒有那么大,但香氣比南方的果實更為清甜。
貢獻專長 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目前,曾鈞毅輔導的永靖火龍果園種植面積為兩畝,在成功試種后,后續將在永靖縣大面積推廣,相關滴灌、噴灌配套已在協調中。他的技術指導工作也將進一步施展。
“吃果子拜樹頭”這句流傳在閩臺一帶的俚語,很能代表曾鈞毅在大陸耕耘的決心。他從這片土地上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非常愿意貢獻自己的專長回饋社會,帶大家一起發家致富。
對曾鈞毅來說,翔安團區委無疑也起到了“高倍望遠鏡”的作用。立足于推動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試點區建設,翔安團區委近年來舉辦的培育翔臺青年系列活動,也讓包括曾鈞毅在內的眾多在廈臺灣青年的視野越來越寬闊。
這些年,曾鈞毅足跡已遍布甘肅、河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地。他所構想的不僅僅是火龍果種植,還有引導和打造三產融合的火龍果全產業鏈,涵蓋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休閑旅游、鄉村研學、電子商務等,以求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